2025年3月27日,湖南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湖南省政协常委黄靓教授受邀来访东莞理工学院,并在国际空天技术研究院的科学论坛上作题为“万亿低空经济产业链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”的专题报告。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、国际空天研究院师生代表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共同参与本次活动,会议由国际空天研究院执行院长房学谦教授主持。

黄靓教授在报告中重点探讨了低空经济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。他指出,以智能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技术正深刻改变传统土木工程作业模式。搭载具身智能系统的无人机通过自主规划路线、避障巡航、数据采集等功能,可高效完成工程勘测、施工监测、设施巡检等复杂任务,极大提升了工程效率与安全性。例如,无人机在大型基建项目中的三维建模、灾害预警及空中运输等场景应用,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与作业风险。黄教授强调,低空经济与土木工程的深度融合,将推动行业向“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方向转型,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动能。
报告结合各省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案例,分析了其对土木工程发展的深远影响。例如,广东省提出到2025年新增23个通用机场,湖南省规划建设近80个通航机场,山东省打造协同高效的通用机场群。这些项目不仅涉及机场跑道、起降场、能源补给站等传统土木工程设施建设,还要求融合智能网联系统、无人机巢等新型基建配套。黄教授指出,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土木工程的应用场景,涵盖低空物流枢纽、空天地一体化交通网络等前沿领域,为土木工程学科开辟了“空域基建”这一全新研究方向。

针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,黄靓教授援引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的建议,强调需从顶层设计、标准体系、共享共建等维度统筹推进。例如,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,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,并利用通信基站等既有资源集约化布局物理与信息基础设施。东莞理工学院相关团队表示,将聚焦低空经济与土木工程的交叉研究,探索无人机勘测技术、智能建造算法、低空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课题,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链与工程基建协同发展。
本次报告会为东莞理工学院师生提供了前沿学术视角,进一步明确了低空经济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广阔前景。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与国际空天研究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,深化产学研合作,推动低空智能技术与工程基建的融合创新,为我国低空经济从理论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